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 >
Analyzing the Standpoint: The Origins of the Term ‘Historical Geography’ from Japa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Received date: 2022-06-30
Online published: 2024-10-21
The term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the name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from the Japanese educational system by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school constitu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owever, Hou Renzhi’s judgment that ‘the nam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from Japa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annot serve a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theory. Comparing the Guimao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in Japan, it can be proven that the term ‘historical geography’ could not have been imported from the latter in early 1904. It only adopted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historical geography’ corresponding to historical geograph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t is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starting point of narrative logic for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modern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by restoring the knowledge category of Western historical geography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Li Dahai . Analyzing the Standpoint: The Origins of the Term ‘Historical Geography’ from Japa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J].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 2024 , 44(3) : 102 -113 . DOI: 10.20166/j.issn.2096-6822.L20220218
表1 壬寅学制七类大学分科及其所属学门详情 |
大学分科 | 学门科目 | 门 数 |
---|---|---|
政治科 | 政治学、法律学 | 2 |
文学科 | 经学、史学、理学、诸子学、掌故学、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 | 7 |
格致科 | 天文学、地质学、高等算学、化学、物理学、动植物学 | 6 |
农学科 | 农艺学、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学 | 4 |
工艺科 | 土木工学、机器工学、造船学、造兵器学、电气工学、建筑学、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学 | 8 |
商务科 | 簿计学、产业制造学、商业语言学、商法学、商业史学、商业地理学 | 6 |
医术科 | 医学、药学 | 2 |
资料来源: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学史料》第1卷,第88页。 |
表2 癸卯学制非地理学门开设地理课程详情 |
分科大学 | 学 门 | 类 型 | 课 程 | 各科学书讲习法 |
---|---|---|---|---|
经学科 | 十一学门通开 | 补助课 | 中外地理学 | 译本甚多,宜斟酌采用,仍应自行编纂。 |
文学科 | 中国史学 | 主课 | 中国历代地理沿革略 | 宜择善本讲习。 |
补助课 | 中外今地理 | 曰今地理者,所以别于沿革地理及历史地理也。现在中国今地理、外国今地理,外国人皆著有成书,名目不一,中国人亦有新译本,宜择译合于教法者讲授。 | ||
万国史学 | 万国地理 | 外国均有专书,宜择译善本讲授。 | ||
商科 | 银行及保险学 | 主课 | 商业地理 | 所用书籍,外国均有专书,宜择译善本讲授。 |
贸易及贩运学 | ||||
关税学 | 补助课 |
注: 本表未含格致科地质学门课程。 资料来源: 《奏定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北京大学史料》第1卷,第97—130页。 |
表3 癸卯学制中外地理学门课程设置详情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三年累计周学时数) | 各科学名目讲习法略解 |
---|---|---|
主课 | 地理学研究法(8)、中国今地理(12)、外国今地理(12)、政治地理(1)、商业地理(1)、交涉地理(2)、历史地理(3)、海陆交通学(2)、殖民学及殖民史(1)、人种及人类学(1) | 地理学研究法,中国与外国之关系、气候与地理之关系、财政与地理之关系、海陆交通与地理之关系、历史与地理之关系、动植物与地理之关系、文化与地理之关系、军政与地理之关系、风俗与地理之关系、工业与地理之关系。 交涉地理,日本名国际地理,可斟酌采用,仍应自行编纂。 其余西学各科目,外国均有其书,应择译善本讲授。 |
补助课 | 地质学(1)、地文学(1)、地图学(2)、气象学(1)、博物学(1)、海洋学(1)、外国语[英/法/俄/德/日选习其一](18)、中国方言[满/蒙/藏/回选习其一](4) | |
随意科目 | 政治总义、全国土地民物统计学、各国国力比较、各国产业史、外交史、交涉学 |
注: 三年累计周学时数指每门课程每学年周学时数的三年累加值。 资料来源: 《奏定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北京大学史料》第1卷,第106页。 |
表4 1892—1904年东京帝国大学史学及国史科课程设置 |
学 年 | 课 程 | 学 科 | |
---|---|---|---|
史学科 | 国史科 | ||
第一年 | 间断课程 | 西洋哲学史、支那历史(及支那法制史)、古文书学、年代学、罗甸语、佛兰西语 | 西洋哲学史、日本法制沿革、国语、各国法制沿革、法制史、国文学、汉文学、比较法制史、古文书学、史学研究法、年代学 |
持续课程 | 哲学概论、地文学、史学及地理学、国史、英语、独逸语 | 哲学概论、史学、国史及地理、支那历史及法制、英语、佛兰西语、独逸语 | |
第二年 | 间断课程 | 西洋哲学史、心理学、人类学、支那历史(及支那法制史)、古文书学、罗甸语、佛兰西语、古文书学、比较宗教及东洋哲学、社会学 | 西洋哲学史、心理学、日本法制沿革、国文学、汉文学、各国法制沿革、法制史、比较法制史、古文书学 |
持续课程 | 史学及地理学、国史、独逸语 | 史学、国史及地理、支那历史及法制、英语、佛兰西语、独逸语 | |
第三年 | 间断课程 | 伦理学、古文书学、支那历史(及支那法制史)、美学及美术史、罗甸语、英语、佛兰西语 | 伦理学、日本法制沿革、古文书学、美学及美术史、(比较)博言学、比较宗教及东洋哲学、支那哲学、印度哲学、社会学、英语、佛兰西语、独逸语 |
持续课程 | 教育学、史学及地理学、国史、独逸语 | 教育学、史学、国史、法制史、支那历史及法制 |
说明: 持续课程指一直开设的课程,间断课程随年份时有增减,随意课目不计入本表。 资料来源: 《東京帝国大学一覧》(明治25—37年),共12册,页码依次为第179—184、183—188、189—194、181—187、194—199、210—215、209—216、208—214、210—217、219—225、222—228、242—248页。 |
表5 京师大学堂与东京帝国大学历史地理课程比较 |
课 程 | 专 业 | |||
---|---|---|---|---|
本国史 | 外国史 | 地理学 | ||
学制 | 京师大学堂 (癸卯学制) | 中国历代地理沿革略 | 万国地理 | 历史地理 |
东京帝国大学 (日本学制) | 国史及地理 | 史学及地理学 | 无 | |
中日学制比较 | 课程内容、性质接近 | 课程内容有古今之别 | 日本无地理专业及课程 |
表6 1901—1903年间湖北文武高等学堂科目设置 |
学堂类型 | 专业科目 | 备注 |
---|---|---|
文高等学 | 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算学、理化、法律、财政、军事 | 由普通中学升入,于省城设1所,成绩优者可留学;毕业后考入大学堂或再入专门学堂3年,出国留学1年,学额120名,编修王同愈任监督。 |
武高等学 | 1所设战法、舆地、测绘、算学、体操、军械、台垒、步队、马操、炮队,另1所设军制、战术、兵器、数学、卫生、操法、筑城、野操、兵棋、测绘、战术实施、技击、军医。 | 1所学额60名,仿日本士官学制,由武普通中学考入;1所100名,仿日本户山学校制,收武营下级官,募日武教职员5人。 |
资料来源: 董宝良、熊贤君主编《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49页),有改动。 |
承蒙吉辰、时坚、野口优、罗敏诸位同事给予日文资料获取及翻译的帮助,诚致谢忱!
/
〈 |
|
〉 |